未来五年,合肥如何发展?“五高地一示范”如何打造?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集中民意。近日,市发改委赴市委党校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听取第56期青干班学员建议。
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考验着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座谈会上,青干班学员、市二院医务处负责人钟礼琴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关于我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建议。她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市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在综合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感染病区的建设,投入资金、人才、基础医疗设备,弥补在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短板问题。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五高地一示范”要求,深入践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集中民意,进一步提高“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实现“开门编制规划、凝聚发展共识、共绘发展蓝图”,我市全面开展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献策活动。
青干班学员、市政府办综合室副主任沈瑞表示,“开门编制规划”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为合肥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这对于提升规划的群众参与度、民主性和科学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公众可围绕“十四五”时期关系合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领域、重要问题和重大决策,提出一些符合重大战略、发展实际和群众愿望期盼的意见建议。自5月13日活动启动以来,目前,市发改委共征集建议182条,涉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合作、营商环境优化、城市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就业创业、增进民生福祉、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编制规划的过程是听取民意的过程,也能让“十四五”规划更加充分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对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发改委将认真分析研究,并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认真参考吸纳。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