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不少国内家电厂商担心长期依赖海外芯片,未来会遭遇断供风险,于是开始尝试使用国产芯片。目前,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芯片厂商纷纷宣布涨价。
报道称,深圳一家微控制芯片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微控制芯片订单量一直十分火爆,特别是小家电微控制芯片的订单一直处于爆满的状态。整个市场的需求爆发了将近 10 倍的增长,截止到目前,现有接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 3 亿颗。虽然订单很多,但是受到晶圆以及封装资源紧缺且费用大幅上涨的影响,很多公司的产能也一时不能跟上,因此不得不放弃一些订单。
近期,国内微控制芯片厂商灵动微电子、瑞芯微先后宣布,自 4 月 1 日起对芯片产品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涨。同时,瑞纳捷半导体、敏矽微电子、辉芒微电子等厂商也先后发布产品涨价通知函。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微控制芯片市场缺货行情持续的情况下,本土微控制芯片产业链有望加速市场拓展,提升产品出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英特尔 CEO Pat Gelsinger 近日称,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两年时间。Gelsinger 称,在更多产能上线满足芯片需求前,供应受限的局面将会继续。
产线满载运作仍供不应求 又一芯片大厂暂停接单
盛群半导体发布通知,即日起暂停2022年订单。盛群半导体称,晶圆及包装厂通知近期将有另一波涨价,涨价幅度15%-30%;预计5月上旬晶圆厂提供2022年生产片数,确定后将会公告2022年接单规则,预计5月中旬前恢复2022年订单;2022年已收订金的订单,交期将会依照确定后生产片数,重新安排新的交期,2022年产能订单接满后就会暂停接单;2023年交期订单预计2022年5月晶圆厂提供2023年产能后才会开放接单。
受8英寸晶圆代工紧张等因素影响,各类半导体,特别是MCU价格水涨船高。并且MCU应用广泛,需求量大,海内外多家主要MCU厂商产线满载运作仍供不应求,近几月来厂商们也接连调高报价,但订单仍持续涌入。此前,微控制器(MCU)厂盛群发布通知称4月1日起旗下所有IC类产品全面调高售价15%。中国MCU市场主要被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微芯、瑞萨、英飞凌等厂商占比,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74.42%。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在当前MCU市场缺货行情持续的情况下,本土MCU产业链有望加速产品的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的价值量或出货量,从而充分受益于MCU市场高涨的应用需求。
A股上市公司中,中颖电子现有的32位MCU主要用于变频空调领域及物联网应用。北京君正车用MCU芯片目前主要用于车内照明控制和触控。芯海科技8位MCU主要应用于小家电、电子玩具和一些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等,32位MCU主要面向高端应用。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