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以及各类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形态,也正是基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1月12号《“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磅出炉,总体来看,这个规划明确了8大目标、8项任务、11个专项工程,可以说,是非常全面详细和具体的,为我国未来5年数字经济的发展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具体的规划内容,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介绍了,我在这里只挑干货,帮大家具体解读一下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几个亮点和重点,让您一次就能看懂规划意图和数字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
首先,规划列出了8个具体量化的发展目标
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大幅增长67.7%。规划提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7.8%增加到2025年的10%。有专家预测,到那个时候我国的GDP大概有130万亿元,按此推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从2020年的7.8万亿左右,增长到13万亿,增长67.7%。
第二,千兆宽带用户数将爆发式增长837.5%。规划提出,我国千兆宽带用户数2025年将增加到6000万户,比2020年的640万户大幅增长837.5%。当前,我国的宽带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提出这样的远大目标,完全是有底气的,也是可行的,比如,可视通讯业务、AR视频等技术不断成熟,相关业务普及度较好,进入了行业发展的高产期,新增的4K电视渗透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4K已经成为了我国电视机顶盒的标准配置。
第三,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率将大幅提升30.3个百分点。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率将达到45%,较2020年的14.7%大幅提升30.3个百分点。作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通过税收、金融等方式,积极引导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
第四,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增长100%。规划提出,我国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到2025年要达到8亿,对比2020年4亿的规模,要实现翻倍。“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实施战略转型、活跃经济、惠民益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为自然人、法人用户提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翻倍后,应用范围和场景也将更加广泛,真正实现一地认证、全国互认。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以外,规划还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的IPv6活跃用户将由4.6亿户增加到8亿户,增长73.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规模将由8.16万亿增加至14万亿,增长71.6%;全国网上零售额将由11.76万亿增加到17万亿,增长44.6%;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由37.21万亿增加到46万亿,增长23.6%。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生产要素成本急剧上升等问题,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些方面的不利影响,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截至目前,整体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在此基础上,规划中的这8个指标,全部都有大幅增长,真可谓是振奋人心。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必将迎来一轮爆发式的发展,诸多行业、产业都将获益。
其次,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8项工作任务
近年来,随着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诸如交通、政务、教育、金融、物流等传统行业纷纷出现上云、用云的趋势,这就对电信运营商的云网资源布局和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确实非常有必要在十四五期间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同时这也是我们国家“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所谓“新基建”,其实就是以网络、云、算力作为关键基础设施,为各行业提供新联接和新计算能力。
为什么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而言,有很多的好处,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运营,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产品和服务业的全流程都能够得到深度优化,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比如,降低人员成本,未来,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人才共享平台,根据项目需要调动人力资本,让人才不再固定于某一个固定的部门。再比如,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企业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实时获取生产和仓储信息,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前预测市场的需求波动,构建柔性供应链。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减少员工的简单重复性工作,让员工能够将精力更好地集中在关键问题的解决上;可以建立用户的消费行为画像,辅助员工实现精准营销,提高销售效率;在生产线上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人协同工作,提高单个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等等。但是,由于转型成本高、转型能力弱以及转型时间长,目前国内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普遍面临着转型成本高而“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十四五期间,国内应该会在这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采取政策倾斜、培训辅导,甚至有可能是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鼓励相关的企业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这是大势所趋,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后,规划还明确了11个专项工程
这11个专项工程分别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程、数据质量提升工程、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培育工程、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工程、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多元协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这11个工程,其实是前面8项重点工作任务里面的内容,国家将其单独进行了部署,可见这11个工程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的出台将给这11个工程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时叠加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互联网医疗将得到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未来,互联网就医看病值得期待。现在在一些一二线的大城市里,线上预约、线上挂号、线上问诊已经比较普遍了,下一步随着智慧医院的进一步加快建设,互联网就医看病将逐渐向中小城市和县城推广,生活在中小城市的人,以前看病总往大城市跑,以后就不用了,通过互联网就能找大城市的名医看病。此外,处方信息、检查结果等数据有可能实现共享,医疗纠纷也将实现线上处理,甚至有可能将互联网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畴,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互联网医疗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再比如,“无人经济”也将迅速发展。自动驾驶将更加普及,自动装卸堆存、无人配送也将逐渐推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不仅应用于高精尖领域,而且可以在高危、恶劣环境下使用,此外,涉及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公共服务也将蓬勃发展。
未来,包括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线上办公、远程办公将成为一部分人的常态化工作方式,集中办公不再成为必须,人们在家、在郊外、甚至在商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满足了大家多方协同工作、异地协同办公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未来一个人同时做两份工作,也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
此外,各种共享经济新业态也将迎来发展利好。在消费端,已有的团购、餐饮外卖、共享出行、在线购物、共享住宿等领域和行业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消费新方式,并将诞生线上高端品牌。在生产端,各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放资源,实现云资源共享,共享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将促进各类生产工具的共享。
总之,2020 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这个圈已经画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往里面填充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规划的发布,和顶层设计的落地,以及各地相关措施的实施,“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完全有可能全面进入数字经济的新时代。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