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坚持“市场化规模化、推动融合发展模式、坚守安全保障底线、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行业管理机制、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全市统一监管平台”7项基本原则。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生态体系和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包括充电桩及换电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是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当前加快机动车电动化的紧迫任务,也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充换电设施高效有序利用、跨部门一体化协同、行业实现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一”: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设施网络,支撑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构建一个效率优先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领域的充换电需要和服务提升需求,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规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加快建设优化布局,建立覆盖全市的充换电设施网络。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加强重点区域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充换电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重点领域专用充电设施发展,推动换电站建设,鼓励车电分离模式发展,促进城市车用能源动力一张网建设。
二是提升效率优化服务,构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充电服务体系。以提升效率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完善补助考核体系,推广预约充换电和智能有序充电,研究建立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社会评价机制,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三是多方协同社会共治,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充换电停车一体化发展,推动各领域充电设施协同发展与用电机制创新,完善充换电设施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体系。
四是互联互通数智升级,提升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决策水平。加强充换电设施数据资源整合,促进车、桩、位信息数据共享,强化政府决策支持功能。
《规划》强调,要从加强组织协同、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媒体宣传3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孙淑红 汝晓文)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