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技术融合应用和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的经济形态。在移动互联网不断更新换代的背景下,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重要动力。
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高科技产业比重低、生产效率低、需求驱动不足等。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克服产业结构中的问题,既是经济体系中的新增长点,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引擎。
一、我国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点为消费者创设价值,在近年来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本的生产要素不断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出现变化。
1.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加速变革的趋势下,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性成果,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
从应用的层面看,从单点应用向全局协同推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多方面影响。至2020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31.7万亿元,数字技术涉及工业生产、日用品消费以及服务等不同的产业领域。
国内的各个产业已经进入了互通互联的时代,第三方支付、电子支付、网络广告、在线教育等行业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在世界位居前列。国内超大市场的存在,令数字经济GDP的占比飞升。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许多企业运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与突破。
2.产业结构现状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征,信息科技的进步让产业进入升级优化阶段,可促进产业结构加速变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三大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为7∶1∶6,到2018年时为2∶10∶13。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显著扩大,第一产业的占比下滑至7%。
第三产业除了制造GDP产值以外,而且向社会提供大量岗位,吸纳大量劳动力,在推动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总量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时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约46%。
数字经济为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令第三产业的占比持续提高。然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层级低。第一产业中科技含量较低,与市场对接不充分;第二产业中新型技术应用不充分,高能耗行业占主导,具备高附加值的电子设备、仪器制造业等行业排名在后;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市场驱动的结果,但其中多为传统服务型行业,技术服务型行业占比较低。
另一方面,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足,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边界仍然较为明显。如制造业集中于产品加工环节,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对国内服务业的支持不足。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各个产业都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数字经济成为助推产业变革的关键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但是,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而且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质量不高,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鉴于此,应当从规划、创新、人才、监管等方面入手,着手刺激和规范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促进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进一步整合,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