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为2021年至2025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 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以内需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建设数字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 社会事业: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人民健康全面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 内外政策: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环保,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
- 创新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数字化转型等。
- 其他领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推进能源革命等。
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点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地方“十四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中期评估和修订是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与修订的思考:
- 加强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地方政府在规划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规划方案。
-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地方政府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做到民主、透明、公正,形成共识,推动规划实施。
- 加强规划修订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地方政府在规划修订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规划修订的针对性和前瞻性,确保规划修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加强规划宣传和推广。地方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规划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修订是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只有加强规划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开展实施阶段
根据我们多年的服务经验,认为地方五年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及修订工作实施步骤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底调研与问题诊断。通过实地调研、召开部门及专家座谈会、重点企业访谈等方式对地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对现阶段规划实施成效作出综合研判。
第二阶段:评估报告编制。根据第一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研判,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发展形势,开展中期评估报告撰写工作。
第三阶段:报告优化与规划纲要修编。通过举办专题会议,研讨评估规划调整方案,形成系统的评估报告,并启动规划纲要修订稿编制工作。
第四阶段:征求意见。将评估报告及调整修订后的规划纲要送审稿发予各相关部门征集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会,对提交的评估报告和规划纲要修订稿进行研讨评估。
第五阶段:审议批准。各级政府将评估报告和规划纲要修订稿按程序报送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第六阶段:组织实施。按照修订后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各级部门的任务分工,落实规划的实施。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