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推动国有企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涌现出一批经营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改革尖兵”。
最近,第一财经记者参加了国资委宣传局和新闻中心联合组织的“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主题调研活动,走访了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巨石、中远海运,以及国投集团旗下的美亚柏科和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探寻国企改革带来的新成效和新变化。这些企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模式,也将为下一步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密集部署和推进,更大力度地打造现代新国企。国资委明确表示,将乘势而上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抓好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等方面的工作。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中国巨石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的案例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流程,一根根比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从1993年成立,建起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玻璃纤维池窑,到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实现全球市场占有率四分之一,中国巨石一路弯道超车,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
中国巨石副总裁、巨石集团总裁杨国明表示:“(中国巨石)从浙江的一个县级市出发(在浙江桐乡注册成立),央企背后的强大实力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撑。即使是后来的金融危机,我们也敢于不停产,加大研发投入,这是以前作为一家民企想都不敢想的。”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民企与国企的真正融合?中国建材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办法是充分信任和授权,有效释放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正向作用。中国建材积极探索差异化管控新模式,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中国巨石最大的经营自主权,在“放活”的同时注重“管好”,确保效率提升,确保风险可控。
类似地,国投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也思考了如何“管好”并保持企业活力这一重要问题。国投集团改革办副主任咸亚丽表示:“在制度规定和协议章程约定中,我们给予试点企业更多管理自主权。试点企业董事会可自主决定经理层成员的人选聘任、管理办法、薪酬和履职待遇等;工资总额实行集团内单列管理,由有关子公司自主决策。”
差异化管控不等于放任不管。咸亚丽介绍,国投集团提出“少管多理”“有所管有所不管”,避免行政化指令,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东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防控和内部监督,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另外,国企改革还在加速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其中,“三去一降一补”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双创”、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深化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力,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需要注重探索和创新,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打造现代化新国企,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第一财经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