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启动了第三轮房改,正式向新加坡模式转型。这份重要的文件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审议通过,并在9月1日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这份文件明确了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这份文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将保障性住房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了保障性住房与市场的关系,被一些地方官员称为“新房改方案”。其次,文件提出了用改革创新的方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这意味着商品房和保障房将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保障性和公益性。
回顾中国的房地产改革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步伐一直在不断推进。1998年是第一次住房改革,标志着福利分房的淡出和住房商品化的开始。2008年,国家明确提出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而现在,中国正在向新加坡模式看齐,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保障性和公益性。
什么是新加坡模式呢?简单来说,新加坡模式就是将房地产市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市场:一个是商品房市场,另一个是保障性住房市场。在新加坡,80%的人民都居住在政府组屋里,这种组屋是政府提供的廉价房,人民可以购买或租赁。对于普通人民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组屋来解决住房问题。而对于有钱人或外国人来说,他们可以在商品房市场购买高档住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既保证了人民的住房问题,又保证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深圳作为改革示范区,早就开始模仿新加坡进行保障房改革。其中最重要一步棋就是“封闭式流转”,彻底堵死了所有权贵通过这条路发财的梦想。未来深圳房地产结构格局将是40%的商品房和60%的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这种格局将为深圳留住人才提供支持,同时也保证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中央财政也补贴了深圳搞房改,这堪称几十年罕见。《中央财政补贴深圳,几十年罕见》这篇报道显示了中央对深圳房改的支持。这次的新房改计划将对二手房产市场产生致命打击,因为没有人会愿意购买老破小或次新刚需盘,未来他们可能会选择申请保障房来解决住房问题。然而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中央财政已经为深圳的房改提供了巨额补贴,这将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盘,对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带来正面作用。
总的来说,新的房改计划将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加稳定和有序。通过学习新加坡模式,中国将建立起一个既注重保障性又注重公益性的房地产市场。这将为人民的住房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