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国企改革成为推动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正值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再次强调了央企在东北布局发展的重要性。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加大央企在东北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优势,与东北丰富的资源禀赋相结合,支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在这一背景下,李强总理近期赴东北调研多家国企,并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对国企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国企改革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东北国企自身的发展能力,也能够带动东北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为实现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央企对东北投资力度不断加码,近期公开的签约金额已超过8000亿元。国家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一系列关于推动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国资委也在党委会议中明确指出,要支持中央企业深化与东北地区合作,加大投资和布局,为东北振兴贡献更大力量。此外,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也明确提出了多项措施,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中央企业在东北地区的投资项目逐步落地,签约金额不断攀升。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辽宁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上,辽宁省政府与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3700亿元。此外,6月份,中央企业与东北三省一区签约合作项目达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覆盖工业、农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央企在东北的全面布局和支持。
国有经济在东北地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多个领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东北三省的国企改革也面临一些阻碍和困难。观念不新、机制不活、生态不佳等问题制约了东北振兴的进程。刘兴国表示,市场化意识不强、传统经营思想根深蒂固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国企机制较为固化,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国有企业整体活力不足。此外,产业链碎片化现象突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未能形成融合发展合力,也成为制约振兴的一个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央企深化改革,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特别是深化产业链合作,为东北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央企要与东北资源实现投资发展力度,助力东北产业链补短板,为东北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央企规模庞大,产业链较长,通过实施重大项目,能够让上下游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获得更多订单与合作机会,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在东北地区,央企在签署合作协议时已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与东北民间资本的股权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合作机会。通过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央企将促使东北区域产业链更加紧密协同,加速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东北经济振兴提供智力和金融支持。
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认为,解决企业大而不强、效率不高、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央企应该积极与当地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产业链合作,为东北振兴多做贡献。
与此同时,央企还需要兼顾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全面负担起推动东北振兴的责任。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上,发布的近400个项目中,民营协同发展的项目超过160项,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会。央企通过开展这些项目,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在各个领域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总体而言,央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改革发展,为东北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央企的引领下,东北地区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