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把握混改关键点?如何创新改革模式?这些案例值得学习

2019-07-24 11:11  阅读 449 次浏览 次

国资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荼开展,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给国企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最大亮点,也是市场判断本次国企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blob.png

国企如何探索混合所有制、如何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发挥杠杆效应、如何在创新改革模式树立混改标杆?

本文将着重以浙江物产、中粮集团、江铜集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探索为例,对以上问题尝试解答,以期抛砖引玉。

浙江物产集团:开创整体上市先河

作为浙江国企改革先行者,物产集团整体上市方案于2015年9月正式获得证监会核准,物产集团由此成为浙江首个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并建立股权多元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2014年9月正式提出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申请到2015年9月实现物产集团整体上市,浙江物产集团重点运用“引入战略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双轮驱动战略令世人见证“物产速度”。

浙江物产首先将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经营性资产整体注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物产中大,物产中大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吸收合并母公司,实现物产集团整体上市。

同时,同步向9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积极引进有助于加强集团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改革重组。

作为“混改”第一股,引进社会资本是物产集团整体上市的一大亮点,在9名战略投资者中,“三花控股”作为民营资本格外吸引眼球,充分彰显了物产集团贯彻混改精神的决心和表率作用。

充分运用发行股份吸收合并等方式,实现重大资产重组,由浙江省国资运营公司收购物产中大集团持有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物产中拓以及其他非上市资产,估价近40亿元。通过省国资委将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和协议转让给省交通集团等方式,形成整体交易的闭环流动,实现了资产平衡。

此外,浙江物产集团探索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道路。在集团公司层面,物产中大已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不会停止。在成员公司推行混合所有制,物产中大在早年已有尝试。在2003年,浙江物产成立由法人股东、职工持股会、自然会、社会法人股东共同出资,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运作基础的浙江物产金属集团。

浙江物产依据市场竞争权、责、利更趋一致的经营机制,通过“二次混改“来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挑战。积极探索员工持股计划,推动集团管理层、骨干员工及下属企业高管持股。整体上市之后,物产集团国有控股占比54.52%,其余则由战略投资者、管理层以及业务骨干等持有,不仅确保了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股权结构也更加科学和多元化。

点评

国企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积极借鉴“浙江物产”改革经验,引导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引发管理层级危机意识、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并以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应对上市风险。

大力推动股份制为集团顺利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鼓励员工控股和发行新股等方式,推动集团整体上市,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集团混改目标。

中粮集团: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重点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在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背景下,中粮集团公司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开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参股、并购的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粮集团公司明确了集团战略定位: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全产业链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产品涵盖范围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并努力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以及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同,最终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粮集团早在2006年开始积极探索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通过投资并购助推改革,中粮全面重组新疆屯河公司、中粮受让丰原生化股份、中粮并购华润生化公司、联手厚朴基金收购蒙牛乳业公司,到与法国达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斥资30多亿美元对外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51%的股权以及香港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51%的股权,不断加快国际并购脚步和实现旗下企业股权所有制的多元化。

此外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股权多元化,中粮集团旗下公司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肉食”)与KKR、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联合组成的财团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完善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实现各方股东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将中粮肉食平台做大做强。

随着中粮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其混合所有制探索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重点从股权的多元化入手,在引入产业、基金、民营、外资等各种资本的同时,通过实现国际化全产业链、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引进职业经理人等办法,将中粮打造成一家以粮油食品为核心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此外,中粮正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粮油食品主业是中粮发展的重点,但目前中粮仍有很多非核心业务有待处理。在公布的改革方案中,中粮表示将推动非核心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淘汰非主业不良资产,实现资本证券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粮将用三年时间重组整合和淘汰退出企业百户,并减少五分之一的法人机构。而贯彻分类分层原则推进混合所有制与股权多元化,更是中粮集团混改取得重大突破的法器之一。

中粮在其农粮业务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在现有股东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内外各类资本,通过层层控股的形式,充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食品业务保持相对控股或仅保留第一大股东地位,积极引入各类资本;金融业务通过产融结合提高服务主业的能力;地产业务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盈利水平,服务主业发展。

点评

中粮集团公司通过重组、合资、并购、整体收购、参股、战略合作的方式,不断向上下游、国际市场拓展,实现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经济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此外,遵循分类分层原则推进混合所有制,在不同业务板块分类探索差异化的混改模式,以个性化设计探索出中粮多元化、差异化、具体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江铜集团:混改推动集团产业链优化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江西省国资委旗下全资公司。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大型阴极铜生产商及品种齐全的铜加工产品供应商。

集团总部设在中国南昌,多元化的业务包括铜、金、银、稀土、铅、锌等多金属矿业开发以及支持矿业发展的贸易、金融、物流、技术支持等,在中国、秘鲁、阿尔巴尼亚、阿富汗等国建立了绿色矿业基地。

旗下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在香港、上海完成H股和A股上市。2008年江铜集团实现整体上市。2017年,集团以316.78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39位,以2023.0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7.87亿元的利润位财富中国500强列榜单第32位,位居2017《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1206位。

如下图,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上市公司业务与资产和集团公司业务与资产两部分,上市公司业务与资产主要包括矿山冶炼,加工企业,金融贸易,服务体系等板块;集团公司业务与资产包括稀土产业,金融贸易,铅锌产业、服务体系等板块。

blob.png

通过下属上市公司江铜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民资、外资、国资成立合营公司、联营公司,打造“采、选、冶、加、研”完整产业链。

如下图所示,与加拿大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江西省江铜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从工业生产废液中回收并销售铜金属及其他副产品;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五矿江铜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矿产投资业务;与杭州富春江冶炼有限公司、宣城全鑫矿业有限公司、富阳缘和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浙江江铜富冶和鼎铜业有限,主要从事阴极铜、硫酸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blob.png

江铜集团将以混合所有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下属企业引入其他所有制的产业资本、社会集合资本、私募股权等战略投资者;江铜集团通过引入战投带来精铜加工技术上的提升和物流贸易的构建。在自身采铜炼铜技术资源强势的上游优势,结合外部资本打造中下游产业,实现完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集团整合自身生产冶炼等方面优势,如下图,通过与民资、外资合作,实现“采、选、冶、加、研”完整产业链。

blob.png

点评

江铜集团产业链条较长,包括采矿、加工、贸易、服务等,如此长的产业链条,江铜集团几乎在所有环节上,均与该领域里的佼佼者进行合资合作。

江铜集团的混改是动车式混改,每一节列车都有发动机,都是动车式带动。进一步看,江铜集团的每一板块,在第一次混改后,继续往下开展二次、三次混改,这是江铜混改的成功之处。

总结上述集团混改经验,可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如下借鉴。

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实现整体上市

国有企业积极利用已有上市公司平台,通过增发、配股、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资本,不断增强上市公司实力,扩大国有资本上市规模。剥离不良、闲置、低效等资产,整合优质资产,探索集团整体上市,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分类分层推进各类资本融合发展

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入股国有企业,在存量方面,通过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通过整合出资方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创新能力、市场约束等优势资源,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重点引导企业把握央企“原创突破型”、地方国企“应用开发型”、民企“市场化配套服务型”特征,围绕集团主业,逐步开放核心利润产业,引入民企开展产业链条专业化分工协作,依托国企资源、资本、技术与民企创新、灵活、高效优势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核心主业,充分发挥产业链价值。国企在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过程中,应分类分层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重点推动子公司、孙公司层面试点先行,大力吸收社会资本打造多元化股权结构,稳妥探索引入非国有资本,通过实施自下而上倒逼机制推动改革进程。

探索员工持股

按照“试点先行、优选对象、严格规范”的要求,分层次推进员工持股试点计划,以省属国企二级或者二级以下的子公司为改革主体积极探索,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重点实施核心人才持股计划,积极支持企业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入股,鼓励企业员工以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进行持股。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头戏在此次改革中独占鳌头。浙江物产集团和中粮集团的实践和探索为国企的混改提供标杆借鉴作用,未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还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摸索,让我们拭目以待。

十八大后,在改革的预期之下,不少国有企业暗中“胎动”,虽然目前国资关于员工持股的指导意见尚未出台,但这并不妨碍先行者的出现,从目前的市场案例来看,混合所有制下员工持股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如下图)。

blob.png

笔者认为,发展员工持股,应当按照自愿、公平、民主的原则,根据先好后差、先小后大的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员工持股,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尤其是企业在发展速度、规模、竞争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的现实,实施员工持股制度不能整齐划一,一蹴而就。

blob.png

本文地址:https://www.twzxjt.com/1121.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公众号:twzxjt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