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节拍,今年是中国企业制定下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的集中之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国际化作为企业成长的新动力,走出国外,在域外市场“再造一个xxx”作为发展目标。走出母国,在域外成功经营是跨国公司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企业成长的必然一环,但国际化绝非剁手党一般的“买、买、买”所能实现。在当下这一轮的国际化战略中,许多中国企业已开始对标行业内国际最先进的企业,并试图通过收购、合并或其它形式的战略合作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笔者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一定不要贪大求快,要根据自己实力,客观理性地评估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节奏,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国际化,同时要评估收购对象(或战略合作对象)的战略意图、发展阶段、经营形式和文化特质,做到“咬得动、吃得下、消化好”,避免做成夹生饭,或吃了不消化最后再吐出来。一般地来说,企业实施国际化,要经历3个阶段:
第1阶段:产品销售及服务国际化
第1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产品(服务)的国际化”,即如何让公司的产品(服务)实现国际化销售,重点是完善国际化的销售网络渠道,实现服务体系的当地化,努力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提升客户的售后满意度。许多中国企业已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国际化任务。
第2阶段:研发及生产国际化
第2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投资国际化”,即根据吸引人才、获取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维护与东道国的政商关系或满足监管要求的需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在这个阶段,企业都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也会经常性的发生收购和兼并行为。在这一轮国际化的跃进中,许多中国企业处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成长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跨国)公司。
第3阶段:运营管理体系国际化
第3阶段我们可称之为“运营管理的国际化”,亦可称之为“全球化”。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企业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良好声誉,内外部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与动态调整,建立区域运营总部,引领行业发展并对行业标准具有话语权。这一阶段是许多中国企业未来追求的目标。
国际化是中国行业内领先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畏手畏脚,原地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跃进发展,“看得准、走得稳”,未来才会成功。
作者:潘月杰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