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考虑过,您的每一项投资决策都有可能加重雾霾,或者带来蓝天?责任投资可让您的投资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带来正向的价值。责任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在财务回报的考量之外,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ESG)等因素纳入投资的评估决策中。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对责任投资理念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将ESG因素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资决策的框架。
从公众运动到绿色金融
ESG投资理念是最近十年才比较流行的词汇。在此之前,人们多用伦理投资、责任投资、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来指代ESG投资理念。这些词汇虽不完全等同,但大体相似。
在西方,绿色金融的诞生与发展经历了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核心根源可以追溯至二战之后发达国家所经历了黄金经济增长,这时候的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开始出现公众环保运动,抗议无节制地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经营生产行为。这些运动使得绿色环保成为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逐步影响到公众消费选择,有的消费者更偏好绿色的产品甚至愿意为绿色支付溢价。如此一来,环境因素就从公众运动渗透到消费领域,催生出绿色消费。有需求就会刺激供给,因此,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提供绿色产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问题。这样,绿色消费就逐渐刺激了绿色生产的进步。循环经济、绿色制造、全生命周期评估(LCA)等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市场产生的。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关注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加之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投资者也慢慢意识到企业环境绩效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绩效。于是,绿色金融就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视线范围。在欧美社会,较为显著的变化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并在新世纪蓬勃发展。一个重要事件是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的诞生(详见后文)。
“公众运动-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金融”,这便是西方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以说是ESG责任投资理念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将这一规律应用到中国市场,就不难发现:绿色金融和ESG责任投资理念在中国出现和流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迟或早。因为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环境问题的爆发也更为集中,国际压力也比当年欧美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增加不少。因此,投资者应该早做准备,迎接绿色金融的浪潮。
国际ESG责任投资现状
依照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的趋势报告,在2016年初,全球在投资中纳入ESG因素的资产总量为22.89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总量的26%,与2012年相比,实现了68.3%的增长。其中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占ESG资产总量的前三位,一共占到了全球的95.5%,分别为12.04万亿美元,8.72万亿美元和1.09万亿美元。
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PRI,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是责任投资领域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邀请世界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的负责人参与制定社会责任投资的原则。UNPRI致力于推动各大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中纳入ESG指标因素,并帮助PRI的签署方提升责任投资的能力。截至2017年目前, PRI已有1714个签署机构,总共管理着73.5万亿美元的资本,国际主流的投资机构大多都是UNPRI的签署机构,我国的易方达、华夏两家公募基金公司在今年成为UNPRI的签署机构,商道更是早在2011年就以服务机构的身份签署了PRI原则。
随着ESG投资理念的发展,国际主要的指数公司都推出了ESG指数及衍生投资产品。1990年全球最早的ESG指数Domini 400 Social Index (后更名为MSCI KLD 400 Social Index)在美国发布。目前明晟发布有MSCI ESG系列指数(全球/美国/新兴市场)、富时发布FTSE4Good系列指数、标普道琼斯发布The Dow Jones 可持续发展系列指数。主流的共同基金也纷纷发行ESG主题基金,较为著名的有贝莱德(BlackRock)的MSCI US ESG ETF基金,以及领航(Vanguard)的FTSE Social基金。多数ESG责任投资基金和传统投资基金相比,均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较小的波动率及提供了较为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
对于ESG责任投资,中国市场准备好了么?
为什么国际上有些责任投资市场发展快,有些发展慢?为此,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在2006年提出了可持续金融市场准备度指数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因素、政府治理、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子指标。
图1:可持续金融市场准备度指数
来源:郭沛源,《金融投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
10年前,中国市场在这个指标体系中许多方面都很薄弱。如今,宏观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因素、政府治理、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限于篇幅,下文仅就政府治理中的政策指标及社会因素中的民间团体指标简要描述。
从政策治理方面看,政府对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推动越来越明晰。2016年,绿色金融被正式写入“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我国政府在G20杭州峰会上以倡导绿色金融的积极姿态寻求国际合作。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国际上首个政府层面全面规划及推动绿色金融的指导性文件。就在几天前(6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预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全国及地方性的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发展绿色金融及责任投资正当其时。(如果您关注绿色金融相关的全国性、地方性政策,请关注商道融绿绿色债券政策工具数据库)
从社会因素方面看,民间团体的推动也让责任投资的进程不断加速。因开发蔚蓝地图、推动苹果公司等企业供应链绿色转型而蜚声海内外的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近年来就开展了许多与责任投资相关的项目。2015年1月,IPE与证券时报共同启动“上市公司在线监测数据污染物排行榜”项目,以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实时收集30个省级环保部门官方网站对外公开的重点控制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和达标情况,每周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污染风险排行榜。据统计,化工、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和钢铁等上市公司是污染风险排行榜的“常客”。此榜单警醒投资者关注特定行业上市公司的污染风险,并将污染风险定量化地展现出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让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舆论与监管压力。
中国基金经理怎么看?
数年前,商道融绿的母公司商道纵横曾与证券时报倡导发起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并连续两年就ESG问题对中国基金经理进行调查,形成两份年度调查报告:《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3》、《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4》。
调查结果还算令人乐观。尽管在当时中国基金经理鲜有谈论ESG投资理念,但在投资实践中已经有意无意地考虑了部分ESG议题。譬如,当被问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时,一半以上的基金经理认为两者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且与长期业绩的正相关性更显著。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长期的话,那么必须关注ESG。
图2: 基金经理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来源:China SIF,《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3)》,2013
关于ESG议题,基金经理指出产品质量和安全事件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实质的负面影响最大,其次是公司治理问题和财务造假。关于行业,基金经理认为责任投资对采掘业、农林牧渔、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与能源、资源相关的行业影响最大。这些反馈较好地反映了现时中国市场的ESG特征。
图3: 基金经理认为对股价造成实质影响的ESG议题
来源:China SIF,《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3)》,2013
图4: 基金经理认为ESG风险较大的行业
来源:China SIF,《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3)》,2013
在被问及“雾霾是否会对股票配置有影响”时,67%的基金经理表示会“增加环保板块配置”,另有43%的基金经理表示雾霾会使他们减少对“两高一剩”行业的配置。只有19%的基金经理认为空气污染问题暂时不会对管理的投资组合有影响。这与近几年欧美责任投资者倡导的抛售“搁浅资产(Stranded Asset)”和“撤资运动(Divestment)”异曲同工,都是要摒弃传统化石燃料和高碳产业,只是国内投资者用了“节能减排”、“两高一剩”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
被调查的基金经理中,也有一部分是专门管理ESG主题相关的公募基金。中国最早引入责任投资理念的基金是中银国际在2006年推出的可持续增长股票型投资基金;最早旗帜鲜明推出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则是兴全基金公司(2008年兴全社会责任基金;2011年兴全绿色基金)。2010年以来,生态、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ESG责任投资主题相关的基金产品发行热度增加。截至2017年3月21日,国内共有社会责任及其相关主题基金66只。这也从来一个侧面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上对ESG投资理念的关注度在增加。本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本月在天津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吸引了市场各方的投资者参加,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ESG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