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部署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的重要政治任务。联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学习五中全会公报,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注意到,五中全会对于改革的表达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精神是吻合的,把五中全会精神中改革的内容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精神结合起来学习,我们体会更深刻,更坚定我们搞好三年行动的决心与信心。
学习五中全会公报“改革”内容要注意三处
我们研究经济改革,关注五中全会公报讲改革有三处,一是主题词,二是六大主要目标,三是12条任务。我们把这些话找出来,分析比较一下。
十九五中全会主题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里面讲改革有两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这里,改革没有铺开讲,只是强调。
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了中国下一个五年,即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改革的内容在第二条,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内容包括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2、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3、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4、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5、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五中全会公报讲任务有12条,第三条是讲改革的。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十分明显,改革是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来说话的。目标与任务都是讲的市场1、市场体制;2、市场资源配置;3、市场主体活力4、市场体系。
显然,中国从现在到2035年面临一个战略大转移,要实施新的布局。而根本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个改革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十四五规划,有宏观特征,只能说到这一步。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看准“三方面”明显成效
我们再来看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表达。中央深改委会议,新华社消息对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这样表述的:会议要求,要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这里提出三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目标体系是已经明确的。我们再看看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切实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到位见实效,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增强国有经营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可以视为指导思想,也把三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排在其中。
这三方面是什么?一是体制,三是市场配置,三是市场主体活力。这与五中全会提出的市场体制、市场资源配置、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体系,是多么合拍!
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一是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三年行动方案有个基本原则,就是“三个坚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
二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按照当前的大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必须紧紧扭住的关键。2019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五中全会公报中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落在实处,就是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三是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国企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企的活力与效率。国企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用好已有明确政策,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必须寻找激发人的活力手段、目的与实施途径,以提高员工自主性,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最终检验效果,在于效率的提高。五中全会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与三年行动是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意思。
为什么三年行动要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是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企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怎样丰富制度、完善体制的理论内涵,完善制度的体系建设,并孕育出一套与之配套、保障其运行的体制机制,促进制度的深化发展,是个大任务,不仅使立足点高,更因为制度建设是前提与根本。第一个见效与第二、三个见效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制度体制完善开明,就能激发潜力,迸发活力;制度体制僵化保守,则会束缚潜能,钳制创新。判断一种体制的优劣好坏,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在国企改革中就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所以这三个见效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与五中全会精神是相通的。
可以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找到依据
其实我们退后一步,可以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找到依据。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强调机制改革时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强调结构改革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国有资产完善、国有资本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两大改革任务。加上供给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形成“体制”、“机制”、“结构”三大系统。三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是十九大精神的落实,而五中全会,提出市场体制、市场资源配置、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体系,是与十九大报告,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改革的终极效果是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是改革的终极目的,也是逻辑结果。2020年国企改革进入关键的历史阶段,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些短板和弱项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按照五中全会公报的话,便是中国下一个五年,即2021-2025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所以,我们联系五中全会公报学习理解三年行动方案,会在方向上更明确、目标上更具体,理解上更透彻,行动上更有力。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新闻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