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334”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强省会”行动

2021-10-29 15:26  阅读 98 次浏览 次

贵阳市“强省会”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指挥部自5月中旬正式成立以来,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工作职责,紧紧抓住“强省会”行动这一最强音、主抓手和集结号,推动贵阳贵安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全力确保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强化“三个关键”,保障运行通畅

一是强化机构设置。指挥部办公室下设资金整合、工作督导、技术服务3个工作组,即负责统筹推动整个面上工作,又负责抓好集中财力推动项目建设、开展督导检查考核、组织乡村规划建设指导培训等点上具体工作,坚决把综合协调事务事事扛在肩上、件件抓在手里,当好指挥部的参谋助手和工作执行者。

二是强化人员配备。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之初,在局机关各处(室)抽调8名骨干,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承担办公室工作。9月7日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由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共同承担,人员从原来的8名扩充到60余名,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人员、有队伍、有力量。

三是强化责任压实。将“强省会”高质量发展1项主要指标和4项重点工作细化,逐一分解到区(市、县)、贵安新区直管区乡(镇),以及18家市直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定期分析研判,对工作滞后的及时派单督办,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有人抓、有人盯、有人管。

建立“三个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调度制度。今年5月至9月,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开展半月调度8次,向省对接汇报工作15次,下发工作提示5份,有力推动工作向前推进。10月以来,我们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实行三级调度制度,指挥长一月一调度,每月听取乡村振兴指挥部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副指挥长半月一调度,主要聚焦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办公室一周一调度,主要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突发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实行分类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至少报送一篇,各区(市、县)每月至少报送两篇,指挥部办公室定期梳理,加强宣传报道和经验推广。目前,编辑印发《贵阳贵安乡村振兴信息》8期,在此基础上,我们优化信息报送制度,对《贵阳贵安乡村振兴信息》进行改版,编辑印发《贵阳贵安乡村振兴》专报1期。

三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今年8月和9月,指挥部办公室先后2次深入基层开展督导调研,印发督导调研报告2期,有效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10月以来,进一步加大督查检查工作力度,指挥长、副指挥长每半年开展一次督促检查,对重点指标完成、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指挥部办公室每月根据调度情况和信息报送情况,进行争比排位通报,各专项组每季度配合办公室开展一轮基层工作巡回督导,推动形成高压态势,倒逼工作落地落实。

紧抓“四大任务”,推动工作见效

一是抓农产品加工转换率提升。布局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核心区,重点培育五福坊、玄德生物等一批省级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着力推进西南粮食城、正大(开阳)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1-9月,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

二是抓重要农产品保供。建成1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项目,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0.91万亩,预计产量43.57万吨,有望实现2018年以来的新高。市内市外保供基地年产蔬菜431万吨、生猪130万头,蔬菜和生猪省内自给率分别达到75%、88%,肉禽存栏1242.65万羽,常年保持自给自足。今年10月19日至20日,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三个部委组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部际联合抽查组,到我市开展实地考核,对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新增认定市级龙头企业12家,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农业部正在公示),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5家,累计覆盖带动农户20万人。今年对11家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补助,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392家,成员总数60193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8941户。新增家庭农场(种养大户)46家,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2712家,经营面积4万亩以上。

四是抓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2个省级,3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现已完成“一方案两规划”编制。优先开展农房风貌、道路、产业等项目,实行项目库动态跟踪管理,在库申报项目269个,已启动建设43个,示范点创建工作已转入实质建设阶段。

(信息来源:贵阳市乡村振兴局)

本文地址:https://www.twzxjt.com/3825.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公众号:twzxjt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