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做哪些重大布局?

2024-10-09 21:34  阅读 736 次浏览 次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为实现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而制定的重要衔接规划,其实施对于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梳理“十五五”时期农业与农村领域可能涉及的研究重点,以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历次五年计划或规划的时间段如下:

“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做哪些重大布局? 十五五研究 第1张

根据国家公开发布的相关资料,我们整理了“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过程的基本步骤和各个时间节点。

“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做哪些重大布局? 十五五研究 第2张

也由此预测“十五五”规划工作开展的时间节点大致如下:

“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做哪些重大布局? 十五五研究 第3张

目前,国家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引导作用,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

在策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时,应积极考虑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需求,特别是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关键任务和基础性工程。同时,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年度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针对要素保障,需优化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集中资金于新质生产力亟需的方向和领域。有效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适当调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向,增强各类债券的组合支持力度,形成资金合力。此外,鼓励民间资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构建强大的发展力量。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加强综合统筹与平衡,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方应结合自身资源、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同时,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发展,鼓励地方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重点培育潜力市场需求大、技术路线清晰、增长效应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关系全局与长远的重要任务。郑栅洁指出,要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储备和协调政策,以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特点和问题,研究并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与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十五五”规划中关于农业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具体摘录如下:

【国民经济综合司】

1.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变革的理论研究

从生产力理论出发,详细梳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分析生产力质态跃迁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提出关键驱动因素和判断标准;深入研究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推动措施。

【农村经济司】

1.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战略

系统梳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存在的难点,提出“十五五”期间推进藏粮于技的总体思路和保障措施。

2.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

研究全球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分析未来供需形势,并根据人口变化和消费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3.三北地区光伏治沙关键问题

针对光伏电站的生态影响和光伏治沙与传统治沙的协同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标准体系建设。

4.县域产业发展问题

梳理县域产业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和配套政策的建议。

【评估督导司】

1.区域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研究区域规划实施的经验和挑战,提出评估的重点内容和方法。

2.政府投资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分析政府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成效,提出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效应。

【价格司】

1.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

分析农民收入变化及粮食价格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提出综合性政策措施建议。

【体制改革综合司】

1.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

深入研究传统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及新型要素的培育,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2.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机制

研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

1.返乡创业的经验和案例

系统总结不同地区的创业经验,提出推动返乡创业的新举措。

2.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调研浙江省的实践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经济贸易司】

1.大食物资源的现状与发展模式

研究我国大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1.绿色技术推广机制

梳理国内外绿色技术推广政策,提出完善机制的建议。

2.节水产业的政策措施研究

研究促进节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及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课题题目及要点

1. 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

研究未来五至十年内我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估农业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提出应对的总体思路及措施建议。

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

分析未来五至十年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评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渗透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

3. 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及推进路径研究

对比分析我国与其他主要农业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提炼国内外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成功经验,评估我国农业农村在全球的地位,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提出“十五五”期间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及具体措施。

4. 重点区域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依据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推进路径,提出促进省际协同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5. 全要素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研究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及数据等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持作用,分析增产的潜力及瓶颈,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及政策建议。

6. 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研究

分析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研究推进大食物观开发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

7. “十五五”我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的供需形势研究

结合人口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及城镇化进程等因素,预测分析“十五五”期间我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与消费变化,评估重要农产品进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点任务及政策建议。

8. 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研究

分析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产、科研、加工、储运及进口等环节入手,研究推进大豆全产业链发展及提升其竞争力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9. 重要农产品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及风险防范研究

研究我国玉米、生猪及生鲜乳等重要农产品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与内在机制,分析现有扶持政策和调控机制的不足,提出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及保障生产者合理收益的政策措施与思路。

10. 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研究

分析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及消费等环节的损失与浪费现状及原因,研究豆粕减量替代、增草节粮、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等节粮的潜力与路径,提出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重点措施与政策建议。

11. “十五五”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研究

总结食用菌、藻类等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分析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十五五”期间推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任务与政策建议。

12. “十五五”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研究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及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梳理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研究“十五五”期间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加强农业重大科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农业科技布局及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13. “十五五”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建设农业强国中的角色,研究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十五五”期间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及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

14. “十五五”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梳理当前设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装备短板,研究设施农业的发展潜力及建设布局,提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与政策建议。

15. 加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应用研究

梳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及各行业的典型做法,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及决策落实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及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建议。

16.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战略研究

分析乡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短板与堵点,准确把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目标,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将农业建设为现代化大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17. 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的研究

评估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气象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强化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应急管理及力量协同等方面,提出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与措施建议。

18. 优化村庄布局研究

梳理当前村庄的分类及布局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变化趋势对村庄布局的影响,研究未来乡村发展趋势与建设模式,提出优化村庄布局、构建乡村振兴空间格局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

19. “十五五”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研究

总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成效与经验,梳理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对照农村基本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分析未来五至十年乡村建设形势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十五五”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建议。

20. “十五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下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的研究

科学评估未来五至十年我国乡村人口总量与结构变化的趋势,全面分析人口变动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影响,提出前瞻性应对思路与政策措施建议。

21. “十五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研究

围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及完善创新治理方式等重点领域,分析当前状况与不足,总结各地经验做法,提出“十五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22. “十五五”释放农村内需潜力的政策措施研究

立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分析农村在促进消费及扩大投资方面的潜力与带动作用,研究“十五五”期间“三农”领域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与实现路径,提出激活农村内需潜力的政策建议。

23.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研究

总结国内外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经验做法,分析我国种粮农民收益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研究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思路与政策措施。

24.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研究

梳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状况及主要途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总体形势与深层次制约因素,围绕促进创业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及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提出可行路径与政策建议。

25.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的研究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研究农民财产权益的现状及拓展空间,分析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结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的重点措施与政策建议。

26. 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研究

总结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及资产参股等现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式及其成效,分析面临的新趋势和挑战,在确保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严控集体经营风险的前提下,研究提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27. 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分析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成果及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提出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和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合作的任务措施与政策建议。

28. 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农民集体与承包农户在承包土地上的权利边界,以及承包农户与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的权利关系,提出充分发挥“三权”功能、完善“三权”关系和构建“三权”分置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29. 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研究

总结近年来各地在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创新方面的做法,分析“十五五”期间扩大投融资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和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建议。

30. 完善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乡村的机制研究

总结并梳理涉农高校与各类科研机构服务乡村的经验,分析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下沉乡村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创新涉农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方式的重点措施与政策建议。

31. “十五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总结国内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分析畅通城乡人口与要素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发展所面临的体制机制壁垒,着眼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措施与政策建议。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

“十五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文征集选题及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有力有效支撑“十五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任务部署,现公开征集“十五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文。选题及要点如下:

1、生物种业科技创新。

以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为对象,研究国际种业科技发展现状、前沿趋势,分析梳理我国种业科技的工作基础、差距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2、耕地产能提升科技创新。

梳理耕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国际发展现状、前沿趋势、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当前耕地质量提升科技短板和关键技术卡点,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中低产田产能提升、耕地退化治理、农田固碳减排等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3、农机和装备科技创新。

梳理农机和装备研制国际发展现状、主要趋势、典型案例,剖析我国种养加农机和装备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整机产品、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应用场景等。

4、农作物高效种植科技创新。

针对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热带作物等,梳理国际农作物量质协同及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分析制约我国农作物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5、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主要种类、防控机理与前沿技术,分析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主要种类、防控进展、技术水平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应用场景等。

6、畜禽高效养殖科技创新。

针对主要畜禽品种,梳理国际畜禽高效养殖的发展理念、前沿技术、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畜禽养殖的发展水平、典型案例、短板差距,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7、水产高效养殖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形势和前沿方向,分析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种类、技术水平和短板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8、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控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畜禽和水生动物疫病主要种类、防控机理与前沿技术,分析我国动物疫病主要种类、防控技术和短板弱项,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9、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设施农业产业现状、发展趋势、技术方向、典型案例,分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产业形态、技术水平、短板差距,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应用场景等。

10、农产品加工储运科技创新。

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农产品,梳理国际农产品加工储运的产业现状、技术水平、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储运的产业规模、技术短板、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1、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与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主要领域和技术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2、食品制造科技创新。

立足大食物观,梳理食品制造方面的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前沿、先进装备、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食品制造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瓶颈、装备短板等,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3、食品营养科技创新。

梳理食品营养国际发展趋势、科技前沿和典型案例,分析我国食品营养产业现状、技术短板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4、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

梳理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国际创新理念、前沿技术、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差距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方面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应用场景等。

15、农业灾害防控与气候变化科技创新。

梳理国内外农业灾害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理念、技术前沿,分析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挑战、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应用场景等。

16、乡村发展科技创新。

梳理国际上科技支撑乡村发展的主要趋势、典型案例,分析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科技问题和现实短板,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新功能和农村生态新价值开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7、农业重大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技术。

全面梳理国际农业基础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追踪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交叉学科在农业领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生物种质智能设计、前沿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学、量子科技等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研判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差距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农业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技术的发展目标、重点方向、任务清单等。

18、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研究。

分析世界农业强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科研机构、人才结构、投入产出机制、政策支持等特点特征,深入研究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及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指标体系、主要目标、工作举措和政策建议。

19、农业重大科技平台基地研究。

围绕提升攻克基础前沿、突破关键瓶颈、强化观测监测等方面的科技条件能力建设,全面梳理我国农业科技平台基地建设现状、面临问题和差距短板,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我国农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台站建设、农业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等方面的思路目标、重点领域、建设任务和对策建议。

20、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围绕打造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农技推广队伍等方面,全面梳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存在问题、主要原因,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

全面梳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相关政策,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短板和主要原因,从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县域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市场化服务转化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和应用的对策建议。

22、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研究。

全面梳理农业科技管理方面的改革举措、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障碍,从构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的思路举措、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23、开展高水平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研究。

分析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发展趋势,梳理我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的主要载体、取得成效及短板弱项,研究提出我国“十五五”期间深化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工作举措和对策建议。

24、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结合产区变化、新质生产力要求和科技发展新趋势,研究提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当前存在问题,以及“十五五”期间优化布局、激发体系创新效能的对策建议。

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促进司:

2024年研究课题题目及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近期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促进司拟就有关研究课题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研究题目及要点如下: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时序研究。

对标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地方实际、农民需要和村庄建设,研究不同类型地区、不同发展条件下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标准时序和实施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2、村庄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路径研究。

着眼未来我国城乡发展新格局,顺应村庄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等变化,分析我国村庄内在肌理特征和形态演变规律,研究提出体现乡村特色、保留乡味乡韵的村庄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机制,保持乡村多样性差异性,既防止“千村一面”,也避免建成“缩小版城镇”。

3、村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运行机制研究。

总结梳理不同发展条件地区、不同公共基础设施类型的建设、管护模式和运行方式,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和成熟模式,在政府投资建设撬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社会力量、金融机构作用,研究提出健全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运行长效机制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4、“十五五”深化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研究。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瞄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为重点,分析当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情况形势和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巩固成果、健全机制、扩容升级,持续深化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方法和政策措施。

5、完善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路径和政策。

深入调研地方各级农村改厕资金奖补的支持方式及实施效果,总结各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做法和成效,着眼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方式,总结部门间协作模式、不同类型区域典型技术模式,分析优缺点,研究提出厕污共治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厕奖补资金支持政策建议。

6、基于乡村常住人口变化趋势的未来乡村形态及建设模式研究。

梳理乡村人口变化与乡村建设的规律性特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类分区研判我国未来10—15年乡村人口动态变化特征及乡村形态变化趋势,以及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的影响,描绘未来乡村形态特征、主要类型及其建设举措。

本文地址:https://www.twzxjt.com/5514.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公众号:twzxjt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