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同时也是深化改革、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期。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要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这个时期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至关重要。研究和预测“十五五”时期的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对于支持决策和服务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赛迪智库的报告《“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五大重要趋势:
1.全球产业格局加速分化与重组
由于数据流动、技术竞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发生了深刻调整。各国经济体愈发重视数字经济,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实施以安全优先、效率为辅的发展策略,逐渐构建起全球新的产业秩序。
2.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创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大模型)已具备自我学习和创造的能力,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这种技术将显著改变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全球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并行发展,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将经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加速转型,人工智能相关的核心技术如AI芯片、智能感知、先进计算等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促使行业智能化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企业将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据估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高达15.7万亿美元,主要体现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消费增长两个方面。
在产业结构上,硬件制造与软件服务的协同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在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软硬结合的特征。同时,数据要素的创新应用逐渐进入价值释放阶段,数据价值的实现路径正逐步明晰。跨境数据流动预计将在2025年为全球GDP贡献1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未来,新兴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5G、智能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落地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将达到3万亿美元,展现出数字经济强劲的成长空间。
此外,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角逐日趋激烈,技术标准、规则制定以及数字化人才的争夺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在规则共识和治理框架上的博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背景下商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报告指出,“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四大方向包括:
1.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技术突破和创新,促进传统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2.构建现代化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提升关键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3.积极拓展数字化转型市场,增强产业系统集成能力,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加快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4.促进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加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这些方向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和资源整合,加速实现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几项关键举措,如“培育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强对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并打造数字化产品超市和资源池,提供多层次供需匹配服务”。
从报告的相关数据预测中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红利。AI与数字化转型对整个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远超人们的预期。企业商户应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发展契机,尽早采用无界SaaS工具,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先机。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十四五”期间的核心主题,也是我国未来更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指出,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快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而当下正处于“十四五”收官阶段,“十五五”即将开启。根据多方预测分析,“十五五”期间数字经济产业将以高速创新为核心特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