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说了一个理论,说现在汽车出行公司订单下滑,并不是由于同行的争夺,而是因为出现了“地铁”+“共享单车”这种超级性价比组合。
又是一个通过财务数字无法预测出来的“天灾”。
无论是不是做投资的,每一个人都有个“百倍回报”梦。一笔钱下去,过两年百倍退出,又赚钱又能吹牛。但是今年,很多从事早期投资的人,虽然还在继续PR,但是实际“收成”惨淡,大家都很郁闷。有种说法,天使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 我觉得背后有两层意思:
1,你得有钱赔;
2,你得赔的起。
根本原因就是,成功的概率,尤其是大成的概率太低了,所以需要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
为什么概率这么低呢? 因为这条路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的变量太多了,我们推理时基于假设的一些“常量”,最后也经常证明是个“变量”;更悲惨的是很多变量,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在这些变量面前,很多时候商业逻辑的推理,作用不过是个心理安慰。
那么,有没有办法提高这个概率呢?
用公司的“穿透力”替代对“狗屎运”的依赖
有一天,小X跟我说,XX公司,他想投一点钱,问我要不要一起投。 我问他为啥? 小A说大市场,二把手聊过了,很牛很牛。 我说,你想投你就投,反正我不放钱。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打过几次交道,一把手心量不是很大,我不相信这个心胸可以撑起多大的局面。如果二把手一直跟着,证明这个二把手没啥本事,那公司没你说的那么有投资价值;如果二把手真忍受不了离开了,那这个公司更没有投资价值。
现在,两个合伙人已经分家了。
如果“心胸”也是衡量一家公司的重要变量的话,那么现在主流的尽调和评估一家公司的方法中,有没有涵盖这个变量?又赋予了这个变量多少权重呢? 还有多少其他的变量没有被涵盖和评估呢?
除了基金投资外,在过去一年多,我个人也投资了十几家。(年底会做个比较详细的分享) 后来我就分析暂时表现还不错的头部几个,发现,当时的很多推测其成功路径的逻辑没啥用;回报超过5倍的,狗屎运占七分。但对当时可能会出现困难的担忧,相对来说倒是要准很多。
幼稚是投资人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意识不到公司面对的变量如此复杂,我们各种推理所假设的“常量”,最后也经常证明原来是个变量。“常”量不“常”的程度越大,我们预测的离谱程度就越高。这个阶段真蒙中了上百倍回报的公司,也基本靠运气。为了提高这个概率,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抓住那些最能穿透“变量”和“困难”的公司。决定公司这个“穿透力”的因素中,如果做一个“穿透力排名”的话,我认为是:
人>产品>风口>资源>奇技淫巧。
很多公司错把“商业技巧”当作商业模式,这种是生命力最脆弱,最没有价值的一类公司。 对于早期公司来说,最具有“穿透力”的还是人。 人的态度,决心,野心,格局,深入的独立思考,是穿透不确定性最靠谱的因素。而且在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高认知水平的优秀的人才是可以自找风口的。
这个”穿透力“排名,我想是我们面对各种不确定性,要明确的第一件事。
因为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所以只能争取减少失败
前边提到,我们推测一家公司成功的逻辑,通常被各种变量“伏击”;但是担心会出问题的地方,却相对来说命中率高很多。这是因为我们的“担心”多来自于经验,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判断的确定性要高很多;而对未来的推测,所面对的变数不仅涉及到公司的团队,财务,市场,还要包含政策的,历史的,文化的,大众心理的,甚至来自于我们自己人性深处的误判。芒格追求调动一切所能调用的智慧,做“跨学科的攻击",我想他的基本原理就是去涵盖尽可能多的变量。
预测未来太难,我们不可能学尽天下知识。因为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所以只能去争取减少失败。早期投资与其说成功率是靠经验提高的,倒不如说失败率是靠教训降低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放弃那些把握不大的,不熟悉的,刻意留下那些确定性高的,自己懂的,感受最深切的。当我们的视野变得狙击镜一样小时,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圈”。
真正属于你的“荣华富贵”,就在这个圈子里了。
One more thing,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投资人
面对创业的各种不确定性,我们还是要用“概率思维”看待投资这个事,不要依赖很多简单逻辑,好像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一样;原则上,坚持一个公式:赢了的收益*赢的概率+输的概率*输后的残值>1, 在这个前提下,不断下注就好了。至于你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凭个人喜好和承受能力,调整输赢赔率就可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高洞察真相的能力,不断的优化这个公式中参数的准确率。剩下的,就是耐心了。真正称的上大机会的,一辈子不超过10个。按照这个标准去等待。最近有个词很酷,叫“狙击式打法”。但是我觉得狙击式的精髓不在于少而精,而是在于狙击镜锁定一个小的视野后的耐心和坚定。
其实,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投资人。 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投资的是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是拿生命在投资。对于拿“生命”投资,以上原则完全适用。坚信那些正确的姿势,紧紧盯准要害,keep shooting,前路一定会在眼前无限展开。
作者:王坤亮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