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金融风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大事

2019-10-17 10:20  阅读 424 次浏览 次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国有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凡欣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已成为三大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

降低国企杠杆率是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主要大事

杨凡欣表示,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仍然警示我们,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国际银行和国际贸易的相互关联,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必然会对全球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杨凡欣根据王博等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无论是我国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其资产负债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经营风险增大,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此时企业更多依靠股权融资,因此资本结构相较金融危机前相比有所下降。但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下降程度微乎其微,这主要得益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一定程度上为国企兜了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国有企业更具有融资优势,在金融危机时期依然可以获得较多的债务融资,其资本结构在金融危机时期下降较少,但恰恰是这一点造就了今天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难题。

杨凡欣指出,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和负债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经济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与周期性波动相互叠加,国内经济转型阵痛与国际经济环境复杂相互交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债务风险进一步上升,党中央、国务院为此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等决策部署。

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产效益迫不及待

杨凡欣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有研究表明,企业的价值不是由其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决定,而是由其资产的盈利能力决定。越是资产质量好、生产经营效率高、管理优秀、技术先进和公司治理透明的企业,其融资成就越低;反之,则越高。这无疑都在提示:对于国企而言,深化国企改革,关键是要推进国企机制的改革,激发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资产盈利能力。

杨凡欣认为,在深化国企改革的阶段,不少国有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这迫切需要企业经营管理层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扩大企业的留存收益,以增加内源融资的来源,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此举有利于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结构,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杨凡欣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重要的改革窗口期,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强化国企财务约束和破产清算机制;强化激励机制,提升价值运营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和资本回报率,最终为我国货币政策赢得更多的灵活性。

本文地址:https://www.twzxjt.com/1262.html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天武咨询的公众号,公众号:twzxjt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