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脉络,“突破”一词贯穿始终。
“双百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合力、重点领域混改不断突破、重组整合大戏接连上演……即将过去的2019年,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政策面的利好正助力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更深层次。
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五方面目标,其中,“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被排在了首位。
说到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其主攻方向无疑体现在“管资本”。
11月末,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国务院国资委要转变监管理念,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向更加强调基于出资关系的监管。
根据《实施意见》,国资委将调整监管重点,从关注企业个体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改进监管方式,从习惯于行政化管理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监管导向,从关注规模速度转向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是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选择在21家中央企业和122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在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试点企业持续优化总部职能,将管理资源和焦点向战略引领和风险管控等关键职能集中,总部“管资本”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领域混改突破不断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仅12月份以来,就有包括国家电投、中国中车等央企子企业的混改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落地。
其中,国家电投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增资引战”项目,不仅是今年央企混改引战第一大项目,同时也是国内最大能源电力领域股权融资项目,更是五大发电集团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对外募集资金方式的股权融资项目;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增资引战”项目,更是中国中车集团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
2019《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等领域改革,自然垄断行业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将竞争性业务全面推向市场。
就在12月9日,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深化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在国资委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座谈会议,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翁杰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完成22组41家企业重组。
重组企业经营绩效显著提升、规模实力有效增强、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重组整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国企改革迎关键期
“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近期召开的多次会议对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明确部署。
12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对2020年国企改革工作作出部署。
本次会议部署了2020年国资委和央企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2020年要稳妥开展有利于产业协同、品牌增值的并购重组;
二是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把明年作为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落地年;三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央企要探索实施项目跟投机制;
四是重新拟定主责主业,调结构优布局。要更好发挥“两类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领域的布局力度。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同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
五是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六是开放合作,完善产业体系;
七是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大对“两类公司”试点企业授权力度,适时改组或组建新的“两类公司”;
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据了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最快有望在2020年一季度出炉。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指导下,重点领域混改将扩围升级,注重“改机制”;煤电等多领域重组整合力度加大,国资布局优化调整提速;科技创新和激励有望再加码。
来源:北京日报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