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跌宕起伏的 2020 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消费水平的复苏,2021 年上半年 A 股市场 IPO 的情况如何?
2021 年上半年,全球 IPO 市场较为活跃。据 Wind 数据,全球 IPO 数量为 1047 家,同比增长 134%;募集资金总额达 2100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96%(未将 SPAC 纳入统计);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继续成为推动全球 IPO 市场的主力。其中,中国的 A 股市场合计有 245 家公司过会,接近全球 IPO 企业的四分之一,比去年同期增长 108%。245 家公司合计募资 2109.5 亿元,比 2020 年上半年同期增长 51%,创下近十年来(上半年)募资金额的新高。
2021 年 4 月 , 共有 55 家公司完成 IPO 上市,为上半年单月最高纪录。与此同时,2021 年上半年有 10 家拟上市公司在 IPO 过程中,折戟被否,被否数量已经超过 2020 年全年(被否 9 家),排除取消审核企业,过会率约为 94.42%。
在上半年的 IPO 情况中,国内 A 股市场还有哪些亮眼的数据?各大省市的 IPO 情况如何?哪些行业在崛起?被否企业的原因有哪些?时代商学院将通过数据悉数解析。
01
A 股 IPO 活跃依旧,科创板、创业板成生力军
从融资金额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超越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 IPO 融资金额排名第四的交易所。从各板块的 IPO 数量对比来看,2021 年上半年国内 A 股 IPO 以数量领跑的是科创板,融资 86 家,募集资金金额 708.27 亿元,平均募集资金金额 8.24 亿元。其次,创业板以 85 家排名第二,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分别以 54 家和 20 家位列第三、第四。
从各板块的融资金额对比看,2021 年上半年国内 A 股 IPO 市场融资金额最多的是上交所主板,募集资金金额 741.01 亿元,虽然其融资数量只有 54 家,平均募集资金金额 13.72 亿元。其次,上海科创板的融资额居第二,为 708 亿元;深圳创业板的融资额为 527 亿,位列第三,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上市生力军。
作为先行者,科创板自 2019 年 3 月落地以来,在 IPO 领域起到引领和借鉴的作用。在 2021 年上半年科创板的 86 家 IPO 企业中,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共有 27 家,占比达 31.40%;属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共有 24 家,占比 27.91%;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企业 13 家,占比 15.12%;属于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 10 家,占比 11.63%。
从新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TTM)来看,2021 年上半年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为 68 倍。其中,新上市公司按行业统计平均市盈率,数字创意产业平均市盈率(TTM)最高,为 128 倍,高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平均市盈率(TTM)110 倍,2021 年上半年科创板的新增上市公司行业平均市盈率高于科创板平均市盈率(TTM)的产业有:数字创业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
总体来看,2021 年的 A 股市场都较 2020 年上半年更为活跃,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的速度也在稳步上升,这背后正是新《证券法》实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A 股 IPO 的速度正日益加快,IPO 提速也将加快直接融资,为我国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据 wind 数据统计,2021 年上半年注册制 IPO 的数量和融资额已经超过核准制,注册制 IPO 的数量和融资额占比分别为 70% 和 59%。
德勤中国近日发布对 2021 年中国内地股市的中期表现及前景展望分析,该报告称,预计截至 2021 年年底,随着后续大部分新股将会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预计中国 A 股上市公司在四个上市板块的数量分布将会更见平均。截至 2021 年底,德勤中国预计科创板将会有 180 至 210 只新股上市,融资额约 1300 至 1700 亿元人民币,预计创业板将会有 180 至 210 只新股上市,融资额约 1100 至 1400 亿元人民币,预计上海和深圳主板可能会有 150 至 180 只新股上市,融资额约 1600 至 2000 亿元人民币。
02
粤、苏、浙包揽前三,山东稳健提速
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佼佼者,亦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上市公司群体亦是考察一个地方经济实力、活力与潜力的核心组成,而 IPO 数量则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数据,广东、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在 2021 年上半年的 IPO 募资总额排名中位列前五,分别为 370.42 亿元、329.54 亿元、293.93 亿元、293.02 亿元、199.21 亿元。上述 5 个省份的募资总额合计达 1486.13 亿元,占 A 股今年上半年 IPO 募资总额的 70.45%。不难发现,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作为 A 股 IPO 最为活跃的地区,亦是沿海地区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2021 年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北京、山东省等 6 个省份。
从上市辅导企业数量按注册地统计的结果显示,截至 2021 年前半年,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分别有 291 家、273 家、262 家拟上市辅导企业,排名前三,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市 203 家、上海市 195 家、山东省 104 家,以上也是上市辅导公司数量破百的六个省市,珠三角与长三角的 IPO 数量占据绝大部分比重,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表现乏善可陈。上半年,云南、吉林、江西、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仅有一家上会企业,河北、重庆、海南、宁夏、山西、甘肃、青海、广西无上会企业。此外,百济神州是唯一一家注册地在境外的上会公司。
2021 年各省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统计显示,广东省新增上市公司共 48 家,位列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上半年对应的 IPO 募资金额已超过重庆、四川、福建、安徽、天津等 14 个省市的合计募资额,其募资额达 370.42 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其次,江苏省、浙江省 2021 年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均为 42 家,并列全国第二。
细分至地级市(区),2021 年上半年,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分别有 23 家、18 家、15 家公司成功完成 IPO,排名前三;北京市通州区、广东省深圳市、上海市金山区的 IPO 融资额分别为 245.18 亿元、138.18 亿元、103.86 亿元,IPO 融资额排名前三。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上半年的 IPO 数量、IPO 融资额在地域上的分布特征与上述趋势基本一致。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上半年,山东省以 16 家的 A 股 IPO 数量位列第六,仅比第五名的北京市少一家。早在 2020 年全年,山东以 153.99 亿元的融资额位居第六,以 17 家的 IPO 数量位居第七。2021 年上半年,山东省的 IPO 数量已接近 2020 年全年,山东省的资本板块正在迅速扩围。从产业角度看,2021 年上半年,山东省的 A 股新上市企业中,分布在传统制造业、化学化工行业居多,新兴技术产业相对较少。不过,放眼全国资本市场,山东整体的上市公司数量少、市值低等短板仍亟待补齐。
03
制造业数量称霸,环保行业崛起
毕马威报告显示,2021 年上半年的新增上市公司按行业分布,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上述行业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 30 家、27 家、17 家、13 家、13 家、12 家、11 家、10 家、10 家、9 家。不难看出,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排名中前三均为制造业,制造业仍然是 IPO 上市的核心产业,地位无可撼动。除制造业外,医药、能源、环保等涉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行业,其 IPO 表现亦同样可观。在疫情的全面封锁下,信息技术行业也呈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或许线上办公的兴起,极大的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时代商学院梳理相关数据发现,2021 年上半年我国 A 股 IPO 除聚焦制造业、医药等行业外,碳中和等新兴领域相关的企业也在逐步成长。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首次提出碳中和时间表,正式将碳中和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框架。在 A 股市场,碳中和相关的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内的 IPO 公司数量增长显著,2020 年全年共有 25 家环保、能源相关公司上市,占全年 IPO 数量的 6%。2021 年上半年,A 股总计有 21 家环保、能源相关的新增上市公司,占 A 股 IPO 公司总数量的 9%。
普华永道分析称,碳中和或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未来 40 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其对年均 GDP 的增长贡献将超过 2%;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系统将需要超过 120 万亿元投资,并带动相关领域投资高达 400 万亿元。在碳中和相关的行业,更多长线资金正在介入。
从募集资金金额按区间分段统计 IPO 公司数量看,2021 年上半年总计 245 家完成 IPO 的上市公司中,募集资金金额超过 50 亿元(含 5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2 家,募集资金金额在 20 亿元到 50 亿元之间(含 2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17 家,募集资金金额在 10 亿元到 20 亿元之间(含 1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25 家,募集资金金额在 5 亿元到 10 亿元之间(含 5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83 家,募集资金金额在 5 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共有 118 家。
从新增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市值来看,以 2021 年 6 月 30 日收盘价测算,245 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为三峡能源,市值高达 1817.12 亿元;市值最低为工大高科,市值仅为 18.71 亿元。从上市公司市值区间来看,市值高于 500 亿元(含 50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6 家,市值 100 亿元到 500 亿元(含 10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48 家,市值 50 亿元到 100 亿元(含 50 亿元)的上市公司共有 60 家,市值 50 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共有 131 家。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一边稳步复苏,一边将得到强力支撑,各行业都得到稳健发展。就行业来看,2021 年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工业市场、TMT 和消费品板块,信息技术媒体及电信业和高端工业市场占据 68% 以上的上市申请。当前正形成制造业领头,新兴科技、TMT、环保等行业崛起的局面。
04
监管趋严,IPO 成功率下降明显
2021 年上半年,国内 A 股 IPO 市场通过发审会审核 203 家、被否 10 家、暂缓表决 5 家、取消审核 8 家,审核通过率较去年同期下降较为明显,从 2020 年上半年的 96.23% 下降至 93.12%。各上市板块中,中小板(取消)、深交所主板的审核通过率最高,为 100%;上交所主板的审核通过率最低,为 88.46%。
上半年期间,甚至出现了大规模撤回申请的情况,国内 A 股市场撤回 IPO 申请的公司数量达 130 家,其中 7 家公司通过发审会但主动申请终止,123 家公司系在会审核期间撤回申请。
由于项目审核期间撤回或被否也可能导致最终终止的情况,因此我们主要通过项目成功率,来了解审核通过的情况。2021 年上半年,国内 A 股 IPO 市场的项目成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28.69 个百分点,从 2020 年上半年的 87.93% 下降至 59.24%。
按所申请上市板块统计被否的 IPO 公司数量,上交所主板为 3 家、上交所科创板为 3 家、深交所创业板为 4 家。上述被否 IPO 公司在行业分布上,主要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土木工程建筑业、新闻和出版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各 1 家。
在 2021 年上半年上市的 245 家新增上市公司中,涉及的中介机构包括 49 家券商、25 家会计师事务所和 45 家律师事务所。与此同时,在被否的 10 家 IPO 企业中,保荐机构分别为国泰君安证券(两次)、东兴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华安证券、华创证券、华龙证券、华泰联合证券。
被否的 10 家 IPO 企业,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持续经营能力、募投项目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大客户依赖性(客户群体单一)、股权关系混乱、信息披露一致性、应收账款相关问题等。
例如武汉珈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国泰君安证券保荐,于 2020 年 12 月 18 日申报,2021 年 3 月 18 日上会。在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中,主要涵盖了该公司的技术壁垒、研发投入、持续经营能力、非研发费用计入研发费用、核心技术来源等问题。
最终,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 " 根据申请文件,发行人未能充分披露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相关信息披露不符合《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五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不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等规定。"
再比如江苏鸿基节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华创证券保荐,主营地基基础及既有建筑维护改造的设计和施工业务。2020 年 7 月 31 日,深交所受理该司提交的申请文件,2021 年 3 月 25 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召开 2021 年第 18 次审议会议,宣布该司首发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可以发现,基于市场容量有限,证监会对 IPO 的审核有所收紧,一定程度上导致审核趋严、项目成功率下降等情况,这一趋势也许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监管新常态 " 下的 IPO 审核收紧,是拟上市公司与券商亟待谨慎评估、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05
总结
从人口流入来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苏州、杭州这六大城市的人口持续净流入,与此同时,新增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与人口变动趋势一致,持续性大量的人才流入也为这些区域提供了发展的保障。主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总体向上。
从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板块分布看,创业板领头,科创板次之,沪深借由两大上市地点,领航中国经济。而双循环经济策略将内地市场定位为中国未来增长的支柱,这也为内地市场及其创新增长型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称,2021 年下半年 IPO 市场仍将继续活跃,预计 2021 全年 A 股多层级资本市场的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将达 430-490 家,融资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超过 5000 亿元人民币。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正处于行业结构转型期,一大批新经济公司正接踵而来。茶饮、新消费、生鲜电商等新赛道炙手可热。但从项目成功率看,二级市场更重视的是公司基本面、估值合理性,与之相对应的,IPO 公司的审核也在日益严格。
参考资料:
1.《最新!2021 年 1-6 月 IPO 上会企业排行榜(省份、行业、板块)》. 前瞻网 2.《2021 年上半年 IPO 被否企业 10 家,八成集中在第一季度》. 金融界
3.《德勤预计 2021 年科创板将有 180 至 210 只新股上市》. 人民资讯
4.《上半年粤直接融资规模全国第一,上市公司 " 后备军团 " 阵容庞大》. 南方日报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陈丽娜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