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应符合六个原则,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企业流程再造才能顺利开展,具体的原则如下:
(一)围绕结果而非具体任务实施再造工作
企业实施流程再造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由过去的以任务为主向以产品为主变更。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分类,围绕某一特定的产品,由一个小组或者一个专业团队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制造包装以及推广销售的所有流程步骤。
(二)让后续过程的人员参与到前端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的实施应把企业内外部的所有业务流程看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上道工序是下道工序的客户,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质量拥有最优发言权,让后续过程中的人员参与前端过程,对前端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等方面做出评价,既有助于实现工序之间的衔接,又能提升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三)将分散的资源集中化
采取集权的管理还是采取分权的管理是企业运营中长期面临的问题,集权管理的优势在于能够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而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分权的管理能服务更大的范围,但却产生了冗员和规模效益的丧失。但是随着企业对数据的建设,信息技术以及标准处理系统的应用,将增强企业灵活性的同时,扩大企业的服务范围,实现企业规模效应。
(四)实现由结果的集成向平行工序的集成衔接
企业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并存: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相同的工作;另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最终组合到一起。产品的开发就属于后一种的典型。并行工作将开发工作细分为具体的模块,同时进行,缩短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但是传统的并行工作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因此企业在开展并行工作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增大了企业的并行运作成本。而现在,企业在各项信息技术配合下开展并行工作,可以协调并行工作中各独立团体的活动,缩短了产品从开发到量产的时间周期,有利于减少企业开展并行工作的运作成本,增大企业利润。
(五)实现决策点下移并将控制融入过程
在企业的运营中,执行者、监督者和决策者是相互分离的。传统的管理思
认为企业中大部分执行者没有时间和知识经验去监控流程,做出决策过程。而今,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工具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专家系统又拓宽了人们的知识范围,于是大部分执行者可以自行做出决策,为压缩企业的管理层次及扁平化的组织变革提供了支持。
(六)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增加信息传递的准确度
在传统企业的运作中,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博弈,信息往往由多人在不同的地方多次输入,信息在部门传递过程中易失真。现在,当企业规划和建立新的业务流程时,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消除信息传递中的失真,实现信息的一次输入,多次读取,增强了信息在企业横纵传播的真实性。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